市民进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预制菜进校园安全监管的提案》(第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市商务局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展会平台作用,以服务餐饮行业全产业链为目标,利用进博会、丝博会、消博会等国内外展会,组织宝鸡擀面皮、蒸碗、卤肉、豆花泡馍等宝鸡特色预制菜参展,搭建品牌推广与交易洽谈平台,提升宝鸡菜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餐饮促消费提质增效;指导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市面皮产业促进会、市面食协会推动预制菜企业提升技术工艺,减少预制菜营养成分损失,提升产品品质和口味复原度;聚焦餐饮新业态与网红品牌建设、宝鸡美食产业链与供应链塑造、预制菜与厨房革命等当前餐饮业发展急难问题,大力实施预制菜产业体系建设,集聚宝鸡餐饮业高质量建设力量。
近年来,宝鸡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初具规模,按照省市领导在陕西省社科院《抢抓“预制菜”机遇 力促“陕菜”走出去》送阅件批示要求,市商务局深入调研预制菜生产重点企业,持续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一是以宝鸡擀面皮、臊子面为代表的预制菜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擀面皮经营户达4300余户,行业SC认证企业30余家,标准化面皮生产加工企业21家、带动就业5万多人。培育出“秦圣”等20多个畅销品牌,全国发展宝鸡擀面皮店铺2万多家,市外1.6万家。市政府支持实施宝鸡擀面皮、臊子面“千城万店”市场扩容计划,建成杂八得等10个“宝鸡擀面皮示范店”,海南、上海、北京等地41个“千城万店”项目联营合作示范店,市外开设直营连锁店142个,评选认定了20户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产业化推进龙头企业。宝鸡擀面皮公共品牌价值已突破56亿元。岐山县实施“一碗面”三产联动项目,形成了原料、产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闭环,培育出“来六碗、百年美阳、秦忆浓、天利花”等一批臊子面龙头品牌,编制“一碗面”产品名录,打造“一碗面”参观线路5条,参观点位36个。“一碗面”市场总产值达到140多亿元。完成了蟠龙新区宝鸡擀面皮产业园一期建设。方硕食品、萌岐岐、宝宝面皮入驻园区,开始投产。园区将集成生产加工、电商孵化、物流配送,文化传播中心等七大功能,预计年产值20亿元,税收8000多万、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味司农、凤鸣岐香、华祥、建忠等一批桶装臊子面企业不断壮大,宝鸡擀面皮、臊子面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二是以口袋火锅、蒸碗、配送年夜饭为代表的预制菜市场更加活跃。艳阳天、令氏家外家、天香坊、向阳餐饮等一批陕菜品牌生产企业,常年销售“臊子排骨、条子肉、小酥肉”蒸碗等西府名菜,逢年过节市场团购更加活跃。味司农、川香奇香、天香坊、张辉面等一批中央厨房企业,各种预制菜产品常年供应市场,川香奇香调料包直供全国3000多个加盟店。川味火锅、海鲜臻品等一批星型口袋火锅中央厨房散布城区街巷,通过美团等配送平台直供年轻消费者。味司农、百年美阳、秦忆农开发的加热即食番茄面、臊子面、海鲜面,多达数十个品种,拥有良好市场口碑和产业前景。味司农智能餐吧——第六代自动售卖机性能稳定,已布局全国12个省份、400多个旅游景点、写字楼和城市广场。带动了面粉、辣椒、食醋、臊子肉、蔬菜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枝独秀、多业俱兴”的产业格局。
三是以电商直播、直营连锁、商超配送等形式的预制菜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利用“全国网上年货节”、“6.18和双十一”等电商节及各类展会活动,联合9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市电商直播行业协会、东方甄选等知名电商平台,组织5个直播基地(电商产业园)、500多个企业和社会电商直播间,形成联动直播矩阵,聚焦臊子面、擀面皮、预制菜等地方风味美食,组织老字号餐饮、品牌美食、网红美食店360多家,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吸引消费者。宝宝面皮、常家面皮等一批直营连锁企业店铺均超过150家,秦圣、杂八得、岐正香等一批产业龙头,擀面皮、酸辣粉、甑糕等产品稳定供应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的商超、饭店。龙头企业每年有3000多万元的擀面皮等产品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已远销欧美、日韩和东南亚36个国家和地区。
结合您的建议,下步工作中,我局将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6部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商务职能,切实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围绕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领域,挖掘西府美食文化,兼容陕菜特色,依托宝鸡食品加工优势,做强擀面皮、臊子面、蒸碗、豆花泡馍等产业,构建上中下游协同融合发展的预制菜产业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发展宝鸡风味预制菜制造强市,持续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抢抓市场机遇,加强谋划布局。发挥我市食品加工制造优势,推进预制菜产业融合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融合化。以提升食品加工制造能力为核心,鼓励我市食品生产、团餐及餐饮等重点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逐步自建品牌、拓展渠道,进一步强链延链拓链,走产销融合、生态共建的道路,培育形成新的市场优势。品牌化。聚焦细分领域和发展瓶颈,打造诚信品牌,健全行业标准,蓄势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重点项目(企业)从以布局生产基地为主,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跃进,逐步提升品牌溢价贡献。支持企业提升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力度,鼓励打造行业团体标准,引导推动从“做产品”向“做标准”迈进,探索实践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特色化。依托宝鸡餐饮工匠和首席技师,突出陕菜风味特色,加强研发创新和口味还原,推动陕菜菜品工业化技术突破,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陕菜菜品覆盖率和认可度。
二是高标准目标定位。编制《宝鸡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建成国际(丝路)美食之都,打造宝鸡擀面皮、臊子面、西府名菜、精品小吃等6条陕菜预制菜全产业链,培育示范性规上企业50家、预制菜名品100个,预制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未来三年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三是壮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重点扶持培育,促进工业产业园与预制菜产业园融合,形成政策叠加优势。推动打造高新、渭滨、金台、岐山、扶风等县区预制菜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支持园区科技平台、进出口平台建设,带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培育示范企业。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示范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企业,培育预制菜十强百优企业,力争五年内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五是配套仓储冷链物流。发挥省内骨干冷链物流牵引辐射作用,对接设施农业、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地、预制菜园区,构建预制菜流通体系。培育一批跨区域的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建设预制菜专供田头(塘头)智慧小站和销区前置仓,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闭环供应模式。
六是培养产业人才。纳入宝鸡工匠、首席技师工程,推进预制菜“产学研”基地建设。开展预制菜生产、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鼓励陕菜大师、宝鸡名厨开发推广预制菜品。实施预制菜卖手培养工程,每年评选一批预制菜行业代表人物。
七是拓宽品牌营销渠道。鼓励预制菜企业创建加盟网店。依托国内外展会平台,每年组织筹办国内外专场推介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造一批知名预制菜品牌,加强全产业链大数据跟踪,发展直播订单销售和社会团购,支持产品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等食堂。
八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加强西府菜、净菜、小吃等预制菜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生产标准,规范产业园、中央厨房、包装、冷链物流运输建设,明确预制菜分类基础标准、品质评价检测标准等基础通用标准,加强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厉打击“黑作坊”,定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抽检,落实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质量安全评估。
九是建设联合研发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预制菜相关企业、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建立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设立预制菜成果转化专项,加快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研发成果及技术转化。具体工作:建立预制菜原料和菜谱数据库,推进新形态新品类、功能性预制菜(药膳)、原料筛选与培育,研发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装备,开发新厨具、新餐具、新包装。
十是加强财政金融保险支持。产业发展纳入本级财政支持范围,支持产业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预制菜直供基地、田头(塘头)智慧小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项目储备库,支持建设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展产业供应链金融,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出一批面向预制菜产品、原材料质量的专项保险产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宝鸡市商务局
2024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