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文明建设

宝鸡用移风易俗“金钥匙”解锁“幸福密码”

来源:陕西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4-11-08 15:56 浏览次数:

一城文明风,吹开“幸福花”。连日来,宝鸡市婚俗改革新机制新做法新模式,持续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刷屏,燃爆全城。大龄青年张军锋与王丽丽通过“金鹊桥”交友平台相识、相知、相爱,一对新人承诺:“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近日,他们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喜结良缘。这是宝鸡市以婚俗改革为动力,用移风易俗“金钥匙”解锁群众“幸福密码”的真实写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红白事、满月宴、搬家酒等五花八门,有钱的图排场,没钱的打肿脸充胖子,让人苦不堪言。为了刹住这股歪风,宝鸡市把移风易俗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相结合,聚焦婚丧嫁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老百姓最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瞄准发力点、抓住切入点、找准落脚点,创新探索“婚俗改革、宣传引导、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宝鸡模式,实现了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让这座文明之城更有品质、更有质感、更有涵养。

 

  关键词一:婚俗改革 深耕试验田 引领新风尚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宝鸡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婚俗改革作为移风易俗的突破口,相继出台《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婚俗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深耕喜事新办、厚养礼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试验田”,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尚。

 

  宝鸡市充分发挥金台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陈仓区省级婚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丰富载体,让青年的婚姻大事回归到两情相悦与责任担当的正轨上,探索出了“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码”新模式。

 

  在婚改中,金台区通过建立党政联抓、条块联推、城乡联动“三项机制”,打造婚姻家庭辅导、红白理事倡导、乡贤能人劝导、村史家风引导“四大阵地”,组建情定鹊桥交友、婚改政策宣讲、登记服务自助、结婚颁证特邀、婚姻纠纷调解“五个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典型带动、文化浸润、表率示范、规范监管、氛围优化“六个维度”,涌现出了胜利村、紫原村、车辙村等5个零彩礼典型村。

 

  如今,每当一对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时,村干部为新人宣讲“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送上移风易俗章程、父母送上“家风家训”成为惯例。

 

  陈仓区把婚俗改革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明实践等相融合,聚焦除弊呈新、改革创新,依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引领带动以及村级红白理事会的组织、引导、监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让爱情的负担不再沉重。两年来,陈仓区开展婚前辅导268次、离婚疏导324次,化解婚姻纠纷585例,挽救破裂家庭235对。

 

  日前,笔者来到陈仓区东关街道巩家泉村,只见老戏楼装修一新,变成“新风堂”,巨型LED屏、音响、桌椅板凳等一应俱全。村党总支书记李军平说:“村上谁家过事,都在新风堂举行,所有设备全部免费,一桌饭只花200多元。就在前几天,鲁峤和潘燕子刚办完结婚仪式,省下3万多元。”

 

  婚俗改革,在宝鸡市遍地开出“幸福花”。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车头悬挂大红花,车厢外印着婚纱照,车厢内挂着大红喜字、蝴蝶结、红气球,亲朋好友共同见证新人的爱情与幸福。岐山县“一顿臊子面办喜事”、扶风县“晒家风家训”、陇县探索与毗邻县区成立治理联盟等做法,成为移风易俗新标杆。

 

  关键词二:宣传引导 传播新理念 转变旧观念移风易俗,“移什么风”“易什么俗”,事关党风政风民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宝鸡市把移风易俗纳入意识形态考评项目,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标准,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响应“四位一体”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等阵地,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既算道德账又算经济账,传播文明新理念,转变思想旧观念。

 

  党风正,则民风淳。宝鸡市以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讲党性、讲规矩、讲纪律,开展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专项整治,强化对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并将操办红白事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建立报备制度,遏制借红白事敛财行为,督促党员干部带头节俭操办婚丧嫁娶、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新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根本好转。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宝鸡市将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乡贤能人、“两代表一委员”和家风传承志愿者等,充实到移风易俗宣讲队伍,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传播者。1300余支文明实践主题宣讲小分队活跃在城市、乡村、社区,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活动数千场次。

 

  文明与实践“双向奔赴”。全市568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行结对共建,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向善力量。凤县“红小凤”志愿者常态化宣传移风易俗树新风,引导适婚青年及其家长摒弃高额彩礼等陋习;陇县吸收婚庆公司、乡土艺人、村宴厨师等力量,建立新风志愿服务队,让志愿者成为“会讲、会帮、会劝”的“多面手”。今年以来,全市先后开展“志愿服务送关爱,文明实践树新风”“移风易俗我是行动者”等文明实践活动6300余场次,解决群众“微心愿”1000多个。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长效化评树“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文明家庭蔡瑞杰、全国道德模范现水玲、中国好人王旭东和李晨阳等一批典型。编发《好人之城、德润宝鸡——道德模范事迹汇编》,让群众感悟道德的力量,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推动移风易俗滋润心田。

 

  文化是城市之魂。宝鸡市挖掘周礼之乡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自编自导自演《面皮》《彩礼趣聊》等话剧、小品、朗诵节目,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近日,我市“移风易俗”宣讲小分队编排的小品《彩礼风波》,在千阳县东城社区表演时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张家塬镇南湾岭村村民王玉善看完节目,颇有感触地说:“这个小品接地气、冒热气,演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说明了彩礼高低与儿女的婚姻幸福无关。”

 

  从固定讲台到田间地头,从演出现场到街道大集,从线上互联网到线下“小课堂”,一次次有声有色的婚丧嫁娶宣讲,一场场出新出彩的文艺演出,“宣”出了文明乡风、“讲”出了淳朴民风、“说”出了良好家风,推动了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走心。

 

  关键词三:村规民约 划出“硬杠杠”管住“穷大方”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宝鸡市把移风易俗与乡村治理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频共振,依托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积分超市,划出一道道硬杠杠,管住盲目攀比穷大方,把陈规陋习扫地出门,让良俗新风落地生根。

 

  小组织发挥大作用。为了做到过事有人抓、办事有人管,我市选聘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热心群众工作的乡贤能人等,在全市116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民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及乡贤工作室,制定章程,明确红白事参与人数、办理天数、随礼标准,做到事前提醒告知、事中服务监督、事后评价回访。目前,宝鸡市240余支“红白事服务队”、1896名乡贤能人参与红白事的引导、监督、管理,群众婚丧嫁娶消费降低了近三成。

 

  谈起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千阳县水沟镇村民黄友军说:“过去,谁家有个红白事,都爱攀比穷大方。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谁家要过事,只需向红白理事会报备,便有专人负责,既省钱又省心。”“前阵子家里老人过世,由红白理事会操办,节省了1万多元开支。”扶风县午井镇午井村村民田兵礼说。

 

  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宝鸡市印发《加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实施办法》,把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破除封建迷信等纳入其中,将移风易俗目标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宝鸡高新区对原有村规民约全部修改完善,加入“勤俭节约、厚养薄葬、抵制高额彩礼”等内容,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千阳县雪白殿村村规民约规定:“婚丧嫁娶人情宴,不攀不比宜从简;送礼凑份大家烦,礼金不超100元。”村民吴红军对份子钱规定感受颇深:“大家随礼都是100元,既觉得‘有面子’,又不欠‘人情债’,负担轻多了。”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宝鸡市整合基层爱心超市、新风银行等资源,围绕红白事新办简办、抵制高额彩礼、孝老爱亲等设置积分明细,建成积分超市687个,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定期兑换结算,带动文明乡风养成。在凤县凤州镇邓家台村文明实践积分超市里,各类生活用品明码标分,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同时,村上将群众积分与村集体经济分红挂钩,与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挂钩,让乡风文明有“镜子”照、有“尺子”量、有“标杆”比,形成了群众跟着看、学着干、追着赶的浓厚氛围。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城香。如今在宝鸡市,通过移风易俗的“金钥匙”,有效解锁了“幸福密码”,出现了“三少三多”现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的少了,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多了;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文明时尚的多了。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在文明之城久久飘香。